返回
排行榜
首页
阅读记录
关灯
护眼
字体:
L
M
S
上一页  ←  章节目录  →   下一页
第217章 免费学校(第2/4页)
    生活习惯与华夏人不同,有比较强的社区文化氛围,社区自助救火队多由居民自发组成)进行走访后,赵蓁蓁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仅南城区人口密度最高的平民街区市集区,去年冬天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就先后发生了十多起中小型火灾。

    不提供解决取暖问题的方式就盲目地要求居民不许在冬天生火取暖,是不合理的,居民也是肯定不会听的;想要解决火灾隐患问题,就必须从居民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去从根本上杜绝隐患。

    所以吧,冶金厂那边一开工,这边赵蓁蓁就安排干员带着合同工下基层了。

    巴顿干员和他的两同事,带着小伙子们直奔他们奋战了多日的东城平民街区。

    平民街区的人看见他们这些像帮派分子一样结群行动、呼啸来去的市政厅的人,已经不像一开始那么畏惧了,不仅会跟他们笑着打招呼,还有主妇会站在自家窗子里朝领头的巴顿干员招手:“巴顿先生,市政厅什么时候再招人可要记得通知我们啊!”

    糊里糊涂去战场上走了一回就成了市政厅合同工的青壮们,是目前不少市民羡慕的对象,他们不仅有稳定的薪水、还能领到衣服毛巾和鞋袜带回家,市政厅还会提供两顿丰盛的工作餐……仔细算算账,这待遇都快赶上北城区大工厂里的工人了。

    也是因为合同工们的待遇水平流传开来后,市民们才知道原来被招去干脏活累活的环卫局工人待遇也挺好,不少人为当初没去报名大呼后悔——进了环卫局的那些中老年可不像年轻人这样管不住嘴。

    巴顿干员朝这些热情的街坊邻居们笑着挥手,不时回应几句,他很享受这种受人欢迎的感觉,这会让他感觉自己的工作是有价值的,他的付出没有白费。

    小伙子们都习惯了这种服务性质的工作,进入街区便迅速化整为零,四、五个人一组,深入每条街巷,按赵姐女士的要求对每户人家的住宅进行火灾风险评估。

    约翰知道自己不是个记忆力很好的人,他很细心地将赵姐女士的要求用他会写的文字记录到市政厅发给他们的工作手册上,按着自己写的狗刨字体仔细地对居民住宅进行排查,看到有人家存在不当用火的情况便进行提醒。

    除了提醒居民小心用火、劝部分居民将囤积的木柴从屋内移到屋外,合同工们还要告知居民们市政厅新的政令:从一月起,各街区的住户可以到市政厅的民政司窗口处申请购买平价煤炉、煤炉桌和平价煤。

    听到用上好的钢皮围的小煤炉只要十铜币一个,带桌面、能当餐桌用的煤炉桌也只要六十个铜币,居民都有点儿不敢置信;再一听平价煤一吨只要一个银币,居民的下巴差点没掉到地上。

    “怎么会这么便宜?市集那边的煤渣五百斤都要一个银币了啊?”被告知信息的主妇惊喜万分地追问。

    “赵姐女士说,这是我们自家的煤矿挖的煤,所以要对大家便宜一些,好让尽可能多的人家都能烧煤取暖。”约翰很高兴自己带来的消息能让人们开心,憨笑着道,“不过赵姐也说了,这种平价煤是限购的,一户人家只能申请一吨。要是不够用,就得自己去我们的煤场卖市价煤了。”

    “够用了、够用了,一吨煤就够用到春天去了。”主妇欣喜地连连点头,“到时候我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
上一页  ←  章节目录  →   下一页